成语名称:钟馗捉鬼(zhongkuizhuogui)
成语注音:ㄓㄨㄥ ㄎㄨㄟˊ ㄓㄨㄛ ㄍㄨㄟˇ
成语简拼:ZKZG
成语繁体:鐘馗捉鬼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钟馗:传说中打鬼的神。钟馗抓住小鬼。比喻清除坏人
成语出处:宋·王莹《群书类编故事·梦钟馗》:“钟馗捉鬼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清除坏人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钟馗捉鬼让坏人害怕
传说唐明皇从骊山狩猎回宫得了疟疾,神志昏迷时见一个小鬼呲牙咧嘴地进来戏弄,并称自己名叫虚耗。唐明皇吓得满头大汗。这时钟馗进来抓住虚耗就吃了,唐明皇对钟馗感激不尽,彻底醒悟,病就痊愈了。
常有钟馗捉鬼的造型。
:钟馗捉鬼,是端午节习俗。
就是钟馗捉鬼石碑护身符。
借钟馗捉鬼,更表露出人的心智。
悬钟馗像,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。
他塑造的钟馗捉鬼、观音坐莲等雕象栩栩如生。
钟馗捉鬼的故事产生于唐代,自唐代中后期开始,钟馗信仰迅速传播。
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,通令天下于端午时,一律张贴,以驱邪魔。
继神荼、郁垒之后,唐代又出现钟馗捉鬼的故事,钟馗亦被作为门神以驱鬼魅。
于是下令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,连同此图由来因果,广颁天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