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饿莩遍野(efubianye)
成语注音:ㄜˋ ㄈㄨˊ ㄅㄧㄢˋ ㄧㄝˇ
成语简拼:EFBY
成语繁体:餓莩遍野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莩:饿死的人。到处是饿死的人。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。
成语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是岁大荒,百姓皆食枣菜,饿莩遍野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三回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指饥饿死人
成语例句:是岁大荒,百姓皆食枣菜,饿莩遍野(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三回)
英文翻译:starving people everywhere (idiom); a state of famine
是岁大荒,百姓皆食枣菜,饿莩遍野。
齐东县遭遇了特大饥荒,饿莩遍野。
这些年,朝庭横征暴敛,又连年灾荒,马邑早已是饿莩遍野。
唉,只是苦了黎民百姓啊!今岁蝗灾,已是大荒,关中百姓皆以枣菜为食,一时之间饿莩遍野。
当时,饿莩遍野,人犬相食,十室九空,卖儿鬻女、流亡异地逃命的比比皆是,悲状惨不忍睹。
之后,黄河水灾不断,沿河几个路府洲县,几乎成为泽国,甚至最后连运河都几乎因水灾而被截断,从而让整个元朝饿莩遍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