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一字褒贬(yizibaobian)
成语繁体:一字褒貶
成语语法:主谓式成语
成语解释:褒:赞扬,夸奖;贬:给予不好的评价。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。泛指记事论人,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。
成语出处:晋·杜预《左传序》:“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并无,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。
英文翻译:concise and powerful style; dispensing praise or blame with a single word (idiom)
春秋时期,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编年体史书《春秋》,起于鲁隐公元年,止于鲁哀公14年共242年。《春秋》用笔严谨,褒则称字,贬则称名,其引文用笔,常用一字寓意褒贬。晋代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
成语 一字褒贬,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,解释 褒:赞扬,夸奖;贬:给予不好的评价。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。泛指记事论人,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。出自 晋·杜预《春秋经传集解序》:“《春秋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
并无一字褒贬,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。
其精神与一字褒贬的春秋大义一脉相承。
古儒谓春秋大义,在于一字褒贬,故无法则,难以明晰。
展览对高克勒的抵抗行为,以及莱恩的恐惧念头并无一字褒贬。
书画留白的目的是求其意境深远,史书疏略则是因为春秋笔法,一字褒贬,两者自不可相提并论。
我自然是懒得解释,其实这样一字褒贬的文骂,真不知在当时是不是足以为乱臣贼子惧,却也有其想不到的各种惧。
而司马迁下评语可不像我们今天如此随便,他老人家是深得孔夫子一字褒贬之精髓的,任何评价都是能经得住事实与历史检验的。
朱熹不从一字褒贬中解经,而从具体史实中体会《春秋》义理。同时,他将义理贯穿于《春秋》史事之中,并将义理作为史书写作的指导原则。
按理说,面对这一情况,以体贴女孩儿知名的宝玉是应该知道自己答话的份量的—一字褒贬,直接关系到尤三姐这样一个失足过的女子的终身命运。
朱熹不从一字褒贬中解经,而从具体史实中体会《春秋》义理。同时,他将义理贯穿于《春秋》史事之中,并将义理作为史书写作的指导原则。三联阅读3lian.com/zl/转载请保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