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愤世嫉邪(fenshijixie)
成语繁体:憤世嫉邪
成语语法:联合式成语
成语解释:愤:愤恨,不满;世:世道,现状;嫉:憎恶,仇恨。痛恨、憎恶腐朽、黑暗的社会现状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杂说》:“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憎恨世俗
成语例句:宋·陆游《澹斋居士诗序》:“不怨不怒,而愤世嫉邪之气,凛然不少回挠。”
愤世嫉邪意,寓在草木中。
怪神之事,孔子之徒不言,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,故题之云尔。
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,苦闷,愤世,嫉邪,视世间事无一当意,世间人无一惬心。
主旨在于激勉友人以夷门侠义之风自励,不加明言,而一扬一抑之间,表现出愤世嫉邪的深意。
然吾观于人,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,希矣。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?韩愈
文章的字里行间,融入了作者愤世嫉邪而不能已的深沉感慨,进而揭示了汉初封建制的弊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