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不亦乐乎(buyilehu)
成语繁体:不亦樂乎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乎: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,这里相当于“吗”。用来表示极度、非常、淋漓尽致地意思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示例:哎,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。 ◎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五幕
成语用法:作补语;形容动作、状态到了极端地步
成语正音:乐,不能读作“yuè”。
成语易错:亦,不能写作“易”。
成语辨析:见“不可开交”。
是否常用:常用
成语例句:哎,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。(郭沫若《屈原》第五幕)
五笔打字:GYQT
英文翻译:extremely; is it not delightful?awfully
不亦乐乎(bù yì yùe hū):用来表示极度、非常、淋漓尽致的意思。出自 《论语·学而》。
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!
他们相互之间吵得不亦乐乎。
这些天真把我忙了个不亦乐乎。
大清早抱着一盒炒年糕不亦乐乎。
中国有句古话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
大家一起打雪仗、堆雪人,笑得不亦乐乎。
这故事滑稽极了,使我们笑得不亦乐乎。
年终岁尾,正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。
孔子曾经说过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
如花在老熊离岗期间脚踏两船不亦乐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