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社稷之臣(shejizhichen)
成语繁体:社稷之臣
成语语法:偏正式成语
成语解释: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。春秋时对作大国附庸的小国的称谓。指身负国家重任的大臣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季氏》:“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为?”
成语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字数:四字成语
成语结构:ABCD式成语
成语用法:作宾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例句:元·李文蔚《蒋神灵应》第二折:“若论此子,乃社稷之臣,栋梁之材。”
近义词:社稷之器
英文翻译:a bulwark of the state <a pillar of the state>
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。
从此没有社稷之臣之说了。
是社稷之臣也:是:代词,指颛臾。
古有社稷之臣,至如黯,近之矣。
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,非社稷之臣。
召为主薄督蔚,朝廷夸他是社稷之臣。
及逊忠诚恳至,忧国亡身,庶几社稷之臣矣。
赵衰佐文公、赵盾佐襄公,皆社稷之臣,有大功于晋。
谔谔其节,思为社稷之臣;謇謇匪躬,愿参柱石之任。
他多次进言直谏,太武帝说:笔公可以称为社稷之臣。